导读:8月以来,至少有六家A股上市公司公告踩雷中融信托,市场和投资者们神经紧绷,无数问号被抛出。陷入兑付危机的中融信托,让市场和投资者神经
8月以来,至少有六家A股上市公司公告“踩雷”中融信托,市场和投资者们神经紧绷,无数问号被抛出。
陷入兑付危机的中融信托,让市场和投资者神经紧绷。
产品到期日一个接一个到来,逾期兑付的阴影显现,上市公司们开始发布踩坑公告,最初隐在背后的高净值投资者们也开始发声。
国际评级机构标普、穆迪日前均表示,近期的事件属于监管机构清理整顿信托行业的遗留问题。该事件对受评中国金融机构的直接影响可能有限,因为受评银行、保险公司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对信托业的直接敞口规模不大。
但担忧情绪并没有缓解。事件发生接近一个月,有投资者告诉《豹变》,目前来自理财经理方面的消息称:“6个月以内会有结果。”除了相信这样的叙述以外,投资者似乎没有别的选择。
1、谁踩了雷?
8月22日,A股上市公司先锋电子(002767.SZ)发布公告称,自己踩进了中融信托的大坑。据悉,这次没能按时兑付的信托金额为5000万元,一共涉及两款产品,信托理财收益率为6.1%和7.2%,存续期都是一年,且为非保本理财,所以可能本息全部不能兑付。
2022年8月,先锋电子决定以4亿元闲置资金购买金融产品,其中5000万投向了中融信托。
值得注意的是,先锋电子2022年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341.4万元,而理财产品投资收益则达到了914.2万元,对净利润贡献相当大。所以,先锋电子也在公告中表示,中融信托此次延期兑付可能对公司2023年度的利润产生影响。
上市公司先锋电子只是中融信托雷暴之下的一叶小舟。
事实上,这已经是8月以来第六家公告“踩雷”中融信托的A股上市公司,其他五家分别为微光股份、金房能源、金博股份、南都物业和咸亨国际。此外,安邦电气、中瑞泰等新三板挂牌公司也提示了中融相关的信托产品逾期兑付风险。他们中的大多数并非只买了一只中融信托的理财产品,虽然期限都较短,但仍没能逃脱延期兑付的命运。
Wind数据显示,目前仍持有中融信托理财产品,但还未暴雷的A股上市公司有安利股份、*ST民控等。德邦证券研报则透露,截至8月13日,已披露购买中融信托产品的上市公司共有30家。而“幸运者”如玉马遮阳,公告显示,公司2023年1月购入中融信托旗下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的本金高达1.1亿元,三笔理财的到期日为2023年6月末,本息全部收回。
这场中融信托的大地震中,被波及的远不止上市公司,更有相当多的高净值投资者。
一位投资人告诉《豹变》,投资人中流传的信息显示,目前停止兑付的产品共有34个,几乎所有主动管理组合投资类的信托产品都已停兑,此外,还有大量底层资产为地产项目的产品暴雷。
严格来说,棉晨不是信托产品最合适的受众。她对风险极度厌恶,很少会一次性投入这样大的金额。投入中融信托的400万元,是卖掉北京北五环的房子得来的。这笔钱她原本想给孩子买房,但楼市迟迟没有见底,她不敢轻举妄动,只想给这笔钱暂时找个中转站。“理财经理知道我胆子小,所以推荐了一个短期的,6个月。”但这笔投资,其实是不保本理财。
棉晨说,这个名为“庚泽1号”的产品她于今年5月份买入,12月份到期。8月初,中融停兑的消息开始在投资人中流传开,她买的产品虽然还没到期,但这四个月的胆战心惊几乎是注定的。她不想乐观,因为乐观可能带来更大的失望。
而嘉豪以为自己没有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却已经迎来了两笔确定的逾期。“四大财富管理公司买的7月28日到期,(中融信托)自营的是8月6日到期。”他购入的两款产品分别名为中融-助金163和中融-嘉睿1号,每个合同300万元,收益率7.8%,期限一年,同样是不保本理财。嘉豪告诉《豹变》,根据投资人中流传的信息,目前中融信托只有日享项目、单一标的项目(如政信类)还有部分工商类和证券类的信托还在正常兑付。
为什么停兑,什么时候恢复,似乎都没有官方的消息,只靠理财经理和客户一对一交流。最新的消息是,嘉豪的理财经理透露:“中融问题不大,6个月以内会有结果。”
2、问题早已暴露
中融的暴雷,将无数个问号留给了投资人和市场。
作为一家老牌信托公司,中融的前身为哈尔滨国际信托投资公司。2009年,中融信托引进经纬纺机作为大股东,为其提供了央企背景,但本质上,它仍是中植集团的重要资金平台。除了信托,中植还手握保险、期货、基金等诸多金融牌照,控股或参股了四家财富管理公司。从监管加强对民营金控集团的管理后,中植集团的命运开始跌宕起伏。加之曾经重仓地产平台,中融信托的命运之轮也开始转动。
截至2022年末,中融信托存续信托计划1633个,受托管理资产6293.49亿元。
无论上市公司还是投资人,在最后一次购入暴雷产品之前,几乎都是中融的老客户。那么,长久建立的信任究竟是怎样崩塌的。
《豹变》获得的两份来自投资者的信托合同中均显示,“本信托计划项下的信托资金主要投资于监管机构认可的金融工具或产品”,包括国债、金融债、公司债等等。这也意味着,他们投资的这些产品没有明确的投资标的,而是资金池产品。这类产品一般会滚动发行融资,因此不同期产品均会受到影响。
也因为这类资金池业务隐藏巨大风险,2018年,资管新规出台,就已对其作出了约束:金融机构应当做到每只资产管理产品的资金单独管理、单独建账、单独核算,不得开展或者参与具有滚动发行、集合运作、分离定价特征的资金池业务。当时,监管层为资管新规的实施设置了过渡期,后又因为疫情延长到2021年底。更重要的是,资管新规约束的是项目的新增,而这些暴雷的资金池则是存量项目,退出仍需要时间。
棉晨和嘉豪都对《豹变》表示,他们与中融的客户关系已经保持了多年,所以即便清楚这几年的融资市场并不好,仍旧存在的理财需求和长久以来积攒的信任,还是让他们持续投入。只是,他们挑选了期限更短,收益率也更低的产品,希望能够降低风险。
不止个人投资人,翻阅微光股份等上市公司的公告也会发现,这不是他们第一次购入中融的产品,甚至不是第一次遭遇延期。
比如,微光股份购入的“中融-融沛275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起始日为2021年6月30日,原本的到期日为2022年6月30日。当年8月,微光股份公告了展期信息,称底层资产停工停售,因此项目去化不及预期,中融提出了延期还款方案,又将原本7.2%的收益率调高至7.4%。疫情原因足够特殊,而展期方案又比较真诚,或许也促使了这些资金与中融信托的进一步合作。
更重要的是,在大部分投资者眼中,中融信托在业内其实属于第一梯队。用益信托网数据显示,信托公司总资产排名中,中融信托已经连续两年位列第九,公司综合排名中其2021和2022年排名分别为第10和第11名。国金证券分析称,从信托资产/净资产的角度来看,中融信托杠杆率28倍处于行业均值的合理水平。
也正因如此,中融信托的危机爆发后,其他信托公司也将停兑的传言在市场中蔓延,但随后都被逐一否认。
3、结局如同盲盒
国金证券在研报中表示,中融信托出现逾期兑付的产品主要是房地产信托和非标产品。比如咸亨国际此番逾期的三个信托产品,底层资产均为地产项目,中融信托以股权投资的方式进入,但公司方面会对其提供质押担保,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明股实债”。
《豹变》查阅近五年中融信托年报,发现2018到2022年间,其投向房地产行业的信托规模占比始终在10%至18%之间徘徊,并未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
疫情期间房地产行业受创严重,而2020年正好是中融房地产信托规模最大的一年,占比达到18%。不过,国金证券在研报中表示,这占中融信托整体比例并不大,且非标信托和标品信托的资金相互独立、相互隔离,对中融信托而言整体影响可控。
2022年末披露的最新一期年报显示,中融房地产信托规模为672.59亿元,占比为10.69%;其基础产业类信托规模为534.8亿元,占比为8.5%,二者合计占比为19.19%。
《豹变》发现,除了确定底层资产为房地产项目的产品外,不少所谓的“非标”资金池项目,实际也投向了房地产标的。比如前述曾提及的微光股份购入且后续只能展期的“融沛275号”。另一家购入这个项目的上市公司——塔牌集团,透露了更多信息。
《豹变》发现,这笔信托资金实际投向了一个地产项目——“南翔新猗园生活广场项目”,且同样有来自关联公司的股权作为质押担保。
此前有信托业内人士告诉《豹变》,信托参与地产项目,大多是做前融,即房企在拿到来自银行方面的抵押贷款前获得的融资,一般利率较高且期限较短,也恰好与资金池产品的特点较为符合。
除房地产及基础设施项目外,中融信托2022年报还显示,其4.41%的信托资产投向了证券市场;41.84%的资产投向了实业;32.83%投向了金融机构,另有1.73%的资产投向了其他产业。
较为乐观的预期来自研究机构。不少研报认为,中融的停兑危机将不会蔓延至全行业,因为存量资金池业务仍在压减中,国内房地产信托和基础产业信托的规模占GDP的比重其实不高。而中融方面表达的“6个月”期限,或许更像是“薛定谔的猫”,不到开盒的一天,没人能够知道结果究竟如何。
如何处置违约项目风险,不仅是中融信托,也是整个行业当前的关键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