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最近,自制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火爆出圈。剧中一句家人,我在外面流浪很久了让不少网友破防,期待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早日回家。从哪来回
最近,自制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火爆出圈。剧中一句“家人,我在外面流浪很久了”让不少网友破防,期待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早日回家。
“从哪来回哪去。”“你要带我回中国吗?”
这两天,一部名叫《逃出大英博物馆》的小短剧在各个网络视频平台上线。目前推出了预告片和两集正片,总共不到10分钟,但一上线就呈爆火状态。许多人第一时间点赞,引发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共振,单是评论区就看得让人泪目。
这部短剧用拟人的修辞讲故事。女主角身着翠绿色汉服、头戴翠绿色发饰,化身文物玉壶。她脸上带着斑驳污迹、身背行囊,在伦敦街头偶遇男主——一名中国记者。一样的黑眼睛、黄皮肤,一样的汉语母语,让小玉壶认定了眼前这名记者就是自己的家人。“家人是血脉相连的同胞”“只要遇到了家人,我就安全啦”被网友点上最高赞。
不畏艰难也要返回故乡的“小玉壶”深深撼动着每一位观看视频的中国人的内心。从抖音、小红书、B站、微博到视频号,这部短剧能霸榜热搜,因为它让人看到了小短剧也有大情怀,让人看到了Z世代青年让流量之花开在了文化价值深处、民族情感深处。
《逃出大英博物馆》由90后UP主“煎饼果仔”和“夏天妹妹”共同创作。拍摄的缘起很简单:2023年初,有人在网上跟帖时发了段评论:“大英博物馆里的中国文物拟人化复苏逃回国的故事”,“煎饼果仔”看到后留了两个字“等我”。原以为只是一句玩笑话、一个随口说说的脑洞,没想到一群热血年轻人一拍即合。他们翻阅资料、前后筹备半年,两位UP主为此还停更三个月,推掉商务合作,最后远赴英国,创作出了这个流失玉壶逃出大英博物馆的故事。
前几天,大英博物馆再传失窃丑闻,大量珍贵文物下落不明,世界为之哗然。与此同时,大英博物馆被多个国家要求归还本国文物。《逃出大英博物馆》的上线正逢其时,完全是国人强烈期盼流失海外文物早日回家的心情外化。就像有网友评论的“没人能心情平静地走出大英博物馆”那样,也没有人在看完《逃出大英博物馆》后内心毫无波澜。这部气质上可可爱爱的小短剧能一夜走红,正契合了中国人内心对那些流失海外文物的牵挂之情。
除了关注家国热点、立意深刻、创意新颖外,这部全程由一群年轻人自发创作、没有商业利益、没有巨额投资的小短剧,处处充满了匠心和巧思。而这些创作者的细节设计,被拥有同样情怀的网友一一发觉。比如剧中的女主角化身玉壶,有网友评论,因为“一片冰心在玉壶”;也有人说因为在大英博物馆里,“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是年纪最小的孩子”,所以她一直念叨“哥哥姐姐伯伯阿姨爷爷奶奶们”。比如剧中男主角名叫张永安,弹幕里回应,“因为大英博物馆里有个瓷枕,上书大字就是‘家国永安’”“‘家国永安’四个字放在枕头上的含义,可能只有我们中国人才懂”。又如“小玉壶”的脸蛋脏兮兮的,她感慨男主角的住处“这么大柜子只住两个人啊”,被网友解读为国外博物馆对中国文物的潦草态度;而她把茶叶堆满购物篮的举动也有出处——网友援引专家观点证明,当年远渡重洋时,易碎的瓷器内外往往被茶叶塞得满满当当,以抵御风浪颠簸……
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单霁翔说过:“文物只有在原生地展示,才最有尊严。如果像孤魂野鬼一样流失海外,就没有尊严。”文物是文明的印记,它们的最佳归属就是回到故土。年轻的UP主“煎饼果仔”说:“这次创作是承诺,也是自媒体人的热忱,更是中国人骨子里的争口气!”
业内专家指出,这群年轻人投入半年时间,只为拍摄一部在网上可以免费观看的小短剧,在不少流量总为利益谋的当下,如此热忱显得格外动人。《逃出大英博物馆》的知音无限、共鸣无限,其实也证明了,这一代年轻人身上流淌的,就是我们民族世世代代不变的最深沉的文化自觉的基因、家国情怀的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