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话人间>实时热点 >   纪委回应举报箱正对摄像头 如果实在没有地方将拆除摄像头

纪委回应举报箱正对摄像头 如果实在没有地方将拆除摄像头

导读:10月7日,有网友在网络上发布视频,四川达州万源市一举报箱正对着监控,并质疑这样谁敢举报。8日,万源市纪委监委驻文体旅局纪检监察组工作

10月7日,有网友在网络上发布视频,四川达州万源市一举报箱正对着监控,并质疑这样谁敢举报。8日,万源市纪委监委驻文体旅局纪检监察组工作人员称,涉事摄像头系后院住户为防止车辆剐蹭找不到肇事人而设,且先设置举报箱,后才有摄像头,并表示,“如果实在没有地方,将拆除摄像头”。

纪委回应举报箱正对摄像头 如果实在没有地方将拆除摄像头

在我国,民主监督是非常重要的监督制度,举报箱的设立也是为了提高举报效率,保证公民更方便地行使监督权。这种方式的效果如何,是否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摄像头的存在,就意味着举报人的隐私不再受保障,举报行为可能被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公众举报系统的运行不仅需要公众的参与,也需要考虑到公众的担忧和疑虑。虽然工作人员已经解释了摄像头并非针对举报箱,但这无法消解公众的担忧。摄像头的存在俨然加剧了公众的不安全感,这无疑削弱了举报系统的公信力和有效性,也让部分希望通过举报来揭示问题的人望而却步。这样的做法在客观上造成了“举报被监督”的现象,这不仅阻碍了有关监督工作的正常进行,还可能造成“大部分群众因为担心被摄像头拍到而不敢举报问题”的负面影响。

任何潜在的监控都可能让举报人产生恐惧感,担心自己的安全和隐私被侵犯,从而影响举报的积极性。因此,政府部门在处理类似问题时需要有更高的敏感性和谨慎性,不仅不能有摄像头对着举报箱的故意为之,也不能有摄像头因其他原因而恰好正对举报箱的过失或者嫌疑。毕竟,举报箱不能放在监控范围之内,是一种常识。摄像头对准举报箱,难免让民众在监督时失去信任、瞻前顾后、提心吊胆,最终造成的结果是举报箱的设置形同虚设。

此次事件提醒到,政府部门接受监督既要有诚心,也要细心,把任何可能妨碍干扰监督的因素都清除掉,让举报箱脱离各种摄像头监控。这样不仅能够保护举报人的身份和隐私,也能清除那些可能让举报人瞻前顾后的障碍,从而让举报箱真正成为公众监督的有力工具,而非一种“装饰品”。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期待看到政府在推动公众监督方面有更多的创新和改进。在数字化时代,政府部门更应该开辟多种监督渠道,除了实体举报箱,还可以通过网络无记名的方式,让公众能通过互联网提意见、反映问题。同时,对举报人的保护也需要具备更高的技术含量和法律支持,以免其遭受不当打击和报复。事实上,举报箱的安全性和便利性也直接反映了政府部门的开明与自信。一个健全、有效的举报机制能够赋予公众更多的信心和动力,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治理的完善。

此次事件,应该成为一个引人深思的警示。在构建和谐社会、推动公共治理的过程中,保护和激发公众的监督热情是关键。为此,我们需要一个既能保护举报人身份,又能确保信息畅通的举报机制,让每一个公民都能自信地参与到社会监督中来,共同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信。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