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去年夏天,闹得沸沸扬扬的停贷风波以后,上面首次提出保交楼的工作任务。40多天时间里36地先后提出相关政策措施。8月,住建部、财政部、央
去年夏天,闹得沸沸扬扬的停贷风波以后,上面首次提出“保交楼”的工作任务。
40多天时间里36地先后提出相关政策措施。8月,住建部、财政部、央行等多部门宣布出台措施,规模2000亿。
还记得当时郑州喊的口号不,“大干30天,确保全市停工楼盘全面复工”。
现在已经过去9个30天了,也不知道郑州的停工楼盘有没有全面复工,反正我是找不到任何新闻线索。
倒是有最新数据显示,截止至今年5月份,全国保交楼项目交付率为34%,部分省的交付率如下:
广东广西两省遥遥领先,已经超过了50%,口号喊得最响的河南,只有11%。
哈哈哈,我忍不住想笑,实在是不好意思。
国家给了如此大的政策扶持,又是银行信贷,又是债券融资,又是股权融资,就希望能够在保交楼环节可以有点突破,以此来保障民生。
唉,看看河南,都快一年了,交付率只有11%,废了。
就全国来看,交付率也只有34%,不容乐观。
无他,就是缺钱。
很多人不理解,明明开发商收了那么多首付,银行都把剩下的贷款都打过去了,钱都到哪里去了呢?
其实逻辑也很简单,购房人把钱打给开发商,理论上是进的监管账户,但是这些烂尾的监管形同虚设,开发商想取就取,银行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那么这个钱到哪里去了呢?
当然去了土地财政,房企高速发展,政府拉高地价,继续卖地。
既然如此,政府应该很有钱才对,为啥现在一个个负债率都这么高呢?
那是因为政府又拿着钱去搞了大基建,中国基建狂魔的称号可不是盖的。
大基建可以大量拉动就业率和GDP,对于官员升迁考核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于是中国城镇化进程极快,从08年开始至今已经到了70%。
这个过程看似非常完美,唯独忽略了收益率。
比方说高铁,中国铁路已经连年亏损了,而且亏损金额高达60000亿,仅仅2022年上半年的数据来看,亏损金额就达到了惊人的804亿。
特别是在新疆、西藏、甘肃、内蒙、宁夏或者青海这些地区造高铁,成本高得出奇,但却很少有人坐,亏得嗷嗷叫,回本遥遥无期。
可以说,中国的大部分基建项目都是无法回本的,那么对资金的依赖就非常大,土地财政就变成了唯一可以短期内大量回款的方式。
于是又进一步推进城镇化,需要大量的购房者买房以此维系土地财政。
说难听了,就是把30年后的钱提前拿过来消费。
注意,我说的是消费,而不是投资,因为消费是直接归零的,而投资是有收益并且可以覆盖成本的。
如果把中国经济比作高速前进的轮船,那么土地财政就是发动机,购房者就是煤矿,如果煤矿数量足够多,或者煤矿单位产能特别高,轮船依然可以高速运行。
但是当煤矿不够用了,轮船的前进速度自然就放缓了。
房产商在其中扮演了催化剂的角色,或者你可以理解为中介,有没有它跟中国的经济发展并无太大的关系,但是有了中介,交易会活跃很多。
现在这个中介卷款跑路了,或者说资不抵债,银行却逼着购房人继续还贷,如果放在前两年还问题不大,因为经济还随着惯性高速发展,大家心中充满信心和希望,那么还就接着还吧,很少听到有停贷的说法。
只是疫情过后,全球贸易下跌,失业率也是节节攀升,那么“房子一直会涨”的惯性思维就产生了一点点的小裂缝。
购房者越是犹豫,土地财政就越吃紧,地方债务就会岌岌可危,当然房产商这个中介也是死的死伤的伤。
现在政府想通过保民生来保交楼,初衷当然是好的,只是资金来源依然有限。
如去年8月底,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推出了2000亿元“保交楼”专项借款,三个月后,央行给六家商业银行推出了2000亿元“保交楼”无息贷款。
注意,这些都是借款,是要还的,房产商愿意借这钱不?
将心比心,如果我是房产商,我情愿破产也不想借这钱,破产我一身轻,带着巨额财富跑路,借了这个钱利润肯定是没有的,但还要还钱。
所以我估计,第一批1114个保交楼项目,绝对是优中选优的,至少可以让房产商持平。
比如还有可出售的房源,一旦出售可以用来兑付这些专项贷款,或者就剩下一点点收尾工作,投入不多的钱就能够交付的。
即便如此,快一年了,交付率也只不过34%,说明房产商对于保交楼的意愿一点都不强烈,它们是没有社会责任感的。
而那些已经卖得差不多,项目却刚刚启动的,这种绝对是老大难,没戏。
因此,对于这个保交楼政策,成绩是一定有的,但是路途依然漫漫,特别是当大家都说房价要跌的时候,会更加艰难。
总之,再说一句老生常谈的话,最近尽量不要买房,如果要买房也不要买期房。
在一个不明朗的环境下,最忌讳的就是匆忙做判断。
投资里有一句话叫,不知道该怎么做的时候,就什么都不要做。
上一篇:航天员戴眼镜影响发射吗?专家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