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10日有两个重要的会议同日落下帷幕,第一个是在上海举行的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当天下午宣布的数据显示,第六届进博会按年计意向成交
10日有两个重要的会议同日落下帷幕,第一个是在上海举行的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当天下午宣布的数据显示,第六届进博会按年计意向成交创新高,达784.1亿美元。今年的进博会上,有超400项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集中亮相。“低碳”“绿色”等关键词随处可见。本届进博会首次实现全绿电办展,餐饮服务全面实施“零塑标准”,展台材料回收率达100%,保障用公交车全部采用新能源汽车。
另一个在10日顺利闭幕的,是在浙江乌镇举行的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本届大会围绕网络传播与文明交流互鉴,人工智能、电子商务、全球发展倡议、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等议题举办20场分论坛,来自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800多名嘉宾以线上线下方式参会。大会期间举办了互联网之光博览会、领先科技成果发布等活动,还发布了世界互联网大会蓝皮书,展现互联网发展重要成果。
专家解读:从上海到乌镇 为何创新总是成为焦点?
从上海到乌镇,虽然涉及的领域不同,但“创新”这个关键词却贯穿始终。为何创新总是会成为焦点?来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的解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 张立群: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特征。从市场来看,它是通过竞争、优胜劣汰来实现的。所以企业现在面对的市场竞争比较普遍、比较激烈。在竞争的市场当中发展下去,而且发展得越来越好,离不开不间断的、持续努力的技术创新。随着高质量发展的全面推进,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普遍、越来越活跃的现象。这个现象在10日闭幕的两个会议中,可以有比较真切的感受。
第六届进博会:在健康领域探索更多创新应用和机会
在本届进博会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不少外资企业高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纷纷表示,通过进博会不仅描绘出未来医疗的美好图景,也要结合人工智能等科技前沿技术,在健康领域探索出更多的创新应用和发展机会。
在一家瑞典企业展台,记者见到了这家企业的全球董事会主席劳伦特·莱克塞尔,他向我们兴奋地介绍起最新一代伽马射线头部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系统。通过进博会,他也切实感受到中国市场蕴藏的大量机遇。2018年,企业参加首届进博会后,就将区域总部搬至上海。此后,连续六届参展,营收也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参展商 劳伦特·莱克塞尔:我第一次来到中国是在1979年,从那时起我们就有了非常坚定的信念。我们的业务涉及癌症治疗和关爱,这不仅是中国的问题,也是全球的问题,我们将全身心投入。
在这家日本企业的展台,现场通过多个沉浸式“手术室”,呈现了先进的医疗设备和创新性解决方案。这家企业的高管表示,为了更好地扎根于中国市场,他们制订并实施了“中国战略”,不断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和建设,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医疗事业。
参展商 土屋英尚:今年,我们希望将光学技术和人工智能相结合,在医疗领域探索出更多的创新应用和发展机会。
这家德国企业感受最深的,还是通过进博会推动加速审批、实现“展品变商品”,诞生更多的“进博宝宝”,让无数患者更快获益。
参展商 董博文:通过进博会,让我们能够更快地把创新产品带到中国来。这意味着中国的患者和世界其他地方所有人一样,能够同步获得创新产品的治疗。
很多外资企业都能在进博会上感受到中国营商环境的新变化、新提升,他们也纷纷表达了长期看好中国医疗市场前景的信心,并将中国视为其全球最重要的战略市场之一。
参展商 吴伟农:接下来我们在中国也会加大投入,比如说我们在成都和上海已经建了两个中心了,更加对中国的经济充满信心。
参展商 安康礼:我认为中国医疗健康市场有着巨大且持续的增长潜力。中国人口基数巨大,有着许多未被满足的需求。在如此巨大、广阔的市场,同时有着明确的政策指引,我们可以通过引入创新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满足患者需求。
参展商 彭振科:我们坚定地认为,中国经济正在复苏,外国投资正在流向中国,尤其是与创新相关的所有领域,比如医药、IT和汽车等行业。我们对中国的复苏感到兴奋,我们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
专家解读:从实体贸易到数字经济 创新如何引领未来?
从实体贸易到数字经济,创新如何引领未来?继续来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的解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 张立群:
创新是涵盖方方面面的,从实体经济到数字经济,既要在传统产业方面通过创新使得产业技术水平全面提升,特别是一些重大关键技术取得重要突破,也要在新的数字经济这些技术领域推动经济发展。所有这些表明,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创新。新的技术、新的经济增长点、新的业态需要创新;传统产业的全面改造升级也需要创新。应该说创新是支持我国经济全面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