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话人间>实时热点 >   51个转基因品种获审定通过 转基因玉米大豆商业化种植的窗口已打开

51个转基因品种获审定通过 转基因玉米大豆商业化种植的窗口已打开

导读:农业农村部12月7日发布公告,37个转基因玉米品种和14个转基因大豆品种获审定通过。在对转基因品种商业化种植公众意见征询期结束后,12月7日

农业农村部12月7日发布公告,37个转基因玉米品种和14个转基因大豆品种获审定通过。

51个转基因品种获审定通过 转基因玉米大豆商业化种植的窗口已打开

在对转基因品种商业化种植公众意见征询期结束后,12月7日,农业农村部公布了一批审定通过的51个转基因玉米和大豆品种。

可以肯定的是,尽管转基因作物的种植推广,短期内依然会收到严格监管,但从理论上讲,这些品种已经可以自由种植,这也意味着转基因玉米、大豆商业化种植的窗口已经打开。

在我国,转基因作物要实现商业化种植,必须满足两个先决条件:一是获得生物安全证书,二是通过种子的品种审定。

2023年之前,在我国,能够同时满足以上两个条件的品种少之又少。第一个实现商业化种植的品种在1997年颁发给了棉花,在2006年,将另外一个商业化种植的品种给了木瓜。也是从那时起,我国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就几乎陷入了停滞。

此后,我国虽然对部分转基因作物颁发过生物安全证书,但也仅限于此。例如,在2009年就对第一个玉米作物品种和两个水稻作物品种颁发了生物安全证书,不过并没有进行品种审定。

这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国家对生物安全的重视。棉花属于经济作物,但玉米、大豆、水稻等作物则完全不同,属于食物,最终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且属于高消耗品种。当时转基因作物尚处于起步阶段,为了安全起见,在完全没有得到科学论证和验证之前,并不会轻易给予市场准入。

二是出于公众对转基因作物的偏见和担忧进而带来的反对。正如摩根·豪泽尔在《金钱心理学》中所说的:

乐观主义就像花言巧语的推销员,而悲观主义仿佛提供帮助的好心人。

人们总是对负面的言论有着更高的关注度和接受度,但往往对乐观的消息却视而不见。的确,在转基因作物发展初期,孟山都曾经采取过一些非正常的手段进行试验和推广转基因作物。也正是这些不管是真实存在还是子虚乌有的负面信息,在公众的心理中留下了对转基因作物更多持负面态度的阴影。

基于以上两个原因,转基因粮食作物在国内的发展,就一直停留在生物安全证书这个阶段,并没有出台转基因作物品种的审批条例。之所以让部分科学家和育种公司获得生物安全证书,其目的是更好的测试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以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这是在商业化之前评估安全性的必要步骤。

除了有必要了解我国转基因作物的发展情况之外,我们也有必要了解一下我国转基因玉米、大豆商业化种植提速的时代背景。

首先,是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已经和起初不可同日而语,因为技术的成熟,是商业化种植的先决条件。随着转基因作物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目前已经进入了基因组编辑的时代,这和起初狭义上的转基因技术有很大的区别。而且从公众担心的层面来讲,基因编辑是同一物种之间的编辑,而不是将一个物种的基因引入另外一个物种。根据粮农组织发布报告的结论,基因编辑的食品安全与传统育种技术并没有太大区别。

关于基因编辑技术,具体请阅读新农鸣之前发布的文章:基因编辑作物究竟是科技“狠活”,还是应对粮食危机的良方?

其次,是出于保障国内粮食安全的考虑。我们都知道,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对肉蛋奶的需求在迅速增加,这也导致我国粮食进口居高不下,目前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

在所有的粮食进口中,近几年大豆每年的进口量超过了8000万吨,每年玉米的进口量也基本在2000万吨左右,大豆和玉米的进口量就占据了粮食总进口量的80%以上。换句话说,目前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是饲料用粮的安全问题。如果按照国内的粮食产量和肉料转换比,相当于我国每年进口了十亿亩左右土地生产的粮食。

在粮食进口量高居不下的同时,进口风险也在不断增加。一是近几年我国和主要粮食进口国的摩擦系数在加大,有遭遇粮食战的风险。例如中美贸易摩擦,此前美国一直是我国第一大玉米、第二大大豆进口来源国。二是地缘冲突。例如俄乌危机,此前乌克兰一直是我国第二大玉米进口来源国。三是极端天气频发,近几年极端天气给全球粮食生产带来的威胁越来越大。例如,本年度我国的小麦生产就遭遇了“烂场雨”的侵扰。

要想摆脱进口依赖,出路在提高国内的生产能力,要么扩大种植面积,要么提高粮食单产。扩大种植面积方面,对于国内的18亿亩耕地,我们一直在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也就是说已经没有可扩展的耕地面积,那么,唯一的出路就是提高单产。

在产量对比方面,目前我国的玉米单产仅为美国的60%,巴西、阿根廷等国的78%,大豆单产仅为美国的61%,巴西的57%。而差距之所以很大,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国的玉米和大豆种植,采用的都是转基因技术。

如果单位面积产量提高10%,按照目前的玉米种植面积,就可以抵消2021年2835万吨的玉米进口,如果提高的更多,就意味着节省更多的土地种植大豆。在大豆种植中推广转基因技术,也是处于同样的原因。

第三,是出于对种子安全的考虑。我们时常将种子比作农业的“芯片”。目前,虽然在口粮方面,我们的育种技术能够自给自足,但是蔬菜、养殖等方面的种源,却依然依赖进口,甚至像玉米这样的重要粮食品种,也依赖外国种质资源进行育种,而生物育种可能是我国在种质资源方面弯道超车的唯一机会。

基于以上三点原因,我国的生物育种进程从2021年开始加速,对政策的时机和力度都超出了业界预期。并在2022年6月颁布了《国家级转基因大豆、玉米品种审定标准(试行)》。而此次51个品种通过审核,意味着转基因玉米、大豆的商业化种植的壁垒,已经从政策层面被完全打通。

尽管在我国种植转基因玉米和大豆是大势所趋,在技术和政策上也已经扫清了障碍,但在推广上并不是一蹴而就,将会逐步放开,根据业界的预测,从种植面积来看,预计在未来六年内,我国的大豆和玉米种植面积可能将达到40%左右。

对于转基因玉米和大豆种植在国内的推广,你有什么看法和意见,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