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12月11日,周海媚因病医治无效而离世。有消息表明周海媚送到医院时跳已经停止了1小时,若非独居也许离世的悲剧有机会避免。2023年12月11日
12月11日,周海媚因病医治无效而离世。有消息表明周海媚送到医院时跳已经停止了1小时,若非独居也许离世的悲剧有机会避免。
2023年12月11日,北京下了入冬以来的第一场大雪。
这一天,57岁的演员周海媚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离世。
生在香港,长在海岛的她,因为多年前拍戏时在北京邂逅的一场茫茫大雪,对这个城市一见倾心,在北京一定居就是20年。一篇自述文里她写,“当时是冬天,正好北京在下大雪,很厚,满大街都是白茫茫一片。我觉得北京特别美,一下子就爱上了这座城市。”
如今,仿佛宿命一般,她在另一场大雪中离开。
在前半生,周海媚在屏幕上留下了很多经典形象,比如张学友《吻别》MV中的惊艳女主角、94版《倚天屠龙记》中的周芷若,还有TVB《义不容情》中的李华……
而在后半生,她最真实展现的,是自己。
“大家觉得我就是屏幕上面公主一样的形象,我就不喜欢这样,我也不是这样的性格,所以我就去挑战这样(不一样)的角色。”周海媚认真说着自己的新戏。这段话出自12月13日安徽卫视发布的一段视频,也许是她离世前最后的采访。
这段视频不禁让人扼腕叹息:如果不是因为独居生病的意外,她或许还会创造出更多可能。
周海媚外表柔弱妩媚,但从小被放养的她,内心是一个“女汉子”,喜欢率性而为。在一开始接到在94版《倚天屠龙记》中出演周芷若的邀约后,因为觉得自己和周芷若的性格“不太一样”,她一度拒绝出演。
直到导演赖水清来找她长谈,她才重新拿起了剧本和金庸原著。她逐渐意识到周芷若的悲剧命运:“既不敢违背师命,又放不下儿女之情,在拿不起放不下中,最终走火入魔。”
“最美周芷若”由此诞生。后来,金庸对她开玩笑说,早知道是她演周芷若,就让张无忌和周芷若在一起。
25年后,周海媚再拍《倚天屠龙记》,出演灭绝师太。“我演的时候想呈现新的角度,她的仇恨是因为在心里有个解不开的结。”周海媚说。
于是她又多了一个称号——“最美灭绝师太”。
周海媚还为TVB拍过很多剧,比如《流氓大亨》《义不容情》,因此被称为TVB金牌大女主。TVB的很多女主身上有着一种闪闪发光的特质——独立、自信、坚强,重视内心感受,希望通过事业实现自我价值,而非一味依附于男性。这些特质,周海媚身上也有。
“我不喜欢拍拖的时候完全迷失自己,我觉得每个女性都要保持自己的个性。”在接受凤凰卫视采访时,周海媚曾这样说。她有过数段恋爱史,在去世之前,她已单身多年。
在人生的下半场,她更加率性地为自己而活,期许自己做个“优雅的老太婆”。拍戏,她会挑剧本,不喜欢的就不拍,产出极少。
二十年来,她搬到北京生活,从精致的港星,蜕变为一个洒脱的“北京大妞”。她在北京顺义区拥有一间大别墅,有媒体称面积过千平、价格上亿,她在这里养了很多宠物,不但猫狗双全,还有小刺猬和在花园里捡到的一只小兔子。她的金毛犬“周六六”在抖音上有4.2万粉丝,光靠带货也是一笔进账。
周海媚喜欢研究美食,她在别墅里给毛孩子做生日蛋糕。“最好的生活,就是把普通的烟火过得精致。”她说。
在别墅里,她还开辟了一块规模不小的菜园,自己学会了种小青菜、西红柿、香菜。
菜园边是一个美丽的花园,一到季节就开满了鲜花。
她还把很多时间分给慈善。她有一张专门用来做慈善的银行卡,每个月,她都会用这张卡定期打钱给一些慈善机构。在平时,她不做医美,一切顺其自然,“皱纹就是你经历的印迹”。
看得出来,周海媚对自己的独居生活很满意。“我已经达到了我想要的生活了。不结婚,我也活得很快活,我也活得很高兴。”2022年底,接受凤凰卫视《名人面对面》采访时,周海媚曾这样说。
她的观念是领先于时代的。女性主义学者、社会学家上野千鹤子曾将日本的单身女性分为两类,一类是贫困者;一类是主动选择成为单身者,她们拥有固定工作、固定收入等“单身资源”。周海媚显然是后者。
这样的群体,正在国内增加。2021年,艾媒咨询做过一个与中国单身群体有关的调查,“主动性选择享受单身生活/不着急恋爱”,成为了中国单身群体最主要的单身原因,占比高达45.9%,远远高于工作忙碌等被动性原因。
根据2021中国统计年鉴,2020年,中国有家庭户近5亿户,其中“一人户”家庭超过1.25亿户。也就是说,每4户中,就有一个独居户。
“最能陪伴你的人就是你自己,最能滋养你的人也是你自己。如果一个人只是因为寂寞想找人陪,她的内心往往是缺乏安全感的。而一个主动选择独居的女性,在心理上是很强大的。”一位50岁的独居女性告诉凤凰网,独居的背后是社会包容度和多元度的提高,作为女性,现在可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2023年6月,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原新曾表示,中国“失婚”(不能结婚)人口大多为男性,是因性别失衡所致;而“不婚”人口多为女性,是主动选择。
3年前,周海媚曾在网上分享一段自己很喜欢的话:“幸福没有标准答案,快乐也不止一条途径。自己喜欢的日子,就是最美的日子。自己喜欢的活法,就是最好的活法。”
“如果你是独居女性,你觉得独居有哪些不好的地方?”《南国早报》在2021年做过这样一个调查。
排名第一的答案并不是安全问题,而是“遭遇突发疾病、受伤等意外情况,一个人处理不了”。
周海媚平素独居。虽然不愿承认,但她常年的红斑狼疮症已经是公开的秘密,这是一种“不死的癌症”,也是她不愿意生子的原因之一——因为血小板太低,生育可能会导致她大出血。2010年,她还被媒体拍到前往北京某医院就诊,其后驾奔驰离去。
有确凿消息表明,2023年12月11日上午10时许,当同事赶来周海媚家中,发现她倒在地上。当11点多送到医院时,她的心跳已经停止了1小时。
“大脑缺氧4分钟即会造成不可逆损伤。”一位国内知名三甲医院重症科护士告诉凤凰网,有憋喘的病人多在夜间发病,有高血压的病人也可能在夜间出现脑出血,但因为独居,等他们被发现时,往往已经拖到了第二天白天,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期。
而在她看到的这类独居者中,“以中老年居多”。
在中国主流的家庭养老模式下,“紧急就医”问题相对容易解决。但对于独居者来说,难度就高了很多。
放在人口老龄化的大背景下,更是如此。《2022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22年底,中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2.8亿。这个数字已接近全国总人口的五分之一。
2020年,央视网曾报道,哈尔滨一位88岁的独居老人在家中突发癫痫,投递员发现其连续四天没取报纸,赶紧联系老人儿女和社区。进门时,老人已经在床上奄奄一息。
针对这种情况,很多城市正在探索居家养老上门服务,以及搭建紧急救助系统。比如上海闵行区就为高龄独居老人设置了“一键求生”装置——老人在感到身体不适时,可以按下床头柜上“一键通”话机上的大红色按钮键,几秒后就会有专人接通,了解其信息,拨打120,并通知其子女。
此外,中国很多城市正在进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尽管有学者观察发现,有的城市的制度实施“只面向入住定点机构的失能老人,忽视了多数居家失能老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建立统一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已经是大势所趋。
中国正处于轻度老龄化阶段。携程董事长梁建章曾提及,中国的老龄化程度和日本相比,约有35年的延迟。
作为先行者,日本在很多方面的探索,或可为中国提供借鉴。
比如说,在日本,很多老人不愿意和子女同住,也不愿意去住养老院,只愿意留在自己家里。所以日本每4个65岁以上的老人中,就有一个独居者。由此而来的一个现象,就是“孤独死”。2000年,日本NHK统计发现,每年日本有3.2万人孤独死去。根据日本日清基础研究所调查,面临“孤独死”威胁的日本人超过100万。
新冠疫情爆发后,“孤独死”问题更加突出。在此背景下,2021年,日本政府专门设立了一个新职位——“孤独·孤立对策担当相”,并成立了“孤独·孤立对策担当室”。
另一方面,日本的长期护理保险体系已经相对完善。《国家地理》作者莎拉·卢布曼(Sarah Lubman)曾去日本老龄化严重的岩濑、横滨、富山等地走访,之后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日本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世界上最慷慨的之一。”
“和其他工业化国家的居民相比,日本居民得到的好处远多于他们交的税和保费。”卢布曼指出,日本的长期护理保险体系会补贴70%至100%的老年人护理费用,具体情况视其收入而定。在这个体系下,医生每周都会上门去探视独自居住的退休者,而家庭保健员会每天上门送饭、送药和为老人更换尿布。
上野千鹤子在接受话人间采访时也曾表示,在日本,需要护理的认定率会随年龄增长上升,“80多岁需要护理的认定率达到60%,90多岁的时候接近70%”。获得认定后,就可以被指派护理专员。即使被认定的护理等级较低,老人也会有每周两次左右的日间服务和上门护理。
她表示,在有长期护理保险体系之后,在日本,现在很少出现死后几周甚至几个月都无人发现的情况了。
很多房东不愿意把房子租给老年人,担心他们在自己的房子里“孤独死”。卢布曼发现,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现在日本有一些公司开始为房东投保,一旦出险,房东不但能拿到一笔清洁费用,还能获得因此带来的租金损失。
在日本的一些养老院走访时,卢布曼还看到了机器人。它们会悄悄打开每个房间的门,观察老人的情况,如果发现异常,它就会发图片提醒护工来看看。
这样的机器人,将来也可以用在独居者的家中。
关于独居者如何面对死亡的这个问题,上野千鹤子曾在自己的多本书中谈及。“孤独死真的那么可怕吗?这方面的觉悟,许多单身人士早就有了。既然独自生活,那么独自死去也是最基本的事实。”在《一个人的老后》中,她这样写道。
在《在熟悉的家中向世界道别》中,她认为,一个人可以不用去医院,而是在自己的家里,带着尊严离开这个世界。
在她所说的女性“单身力量”中,也包括独自面对死亡的勇气。
不过,在上野千鹤子的描述中,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独居者在家里也可以享受到便捷、优质的医疗和护理服务。
对比之下,关于中国独居者的养老机制建设还任重道远。而作为中国独居女性“单身力量”的表率,周海媚猝然离世的悲剧,或许原本,应该有机会避免。
愿逝者在天之灵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