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从本月初开始,多个短视频平台流传出广州芳村昌世茶风波的视频,事件不断发酵后还一度登上各大平台热搜榜单。据媒体报道,数百家茶叶商户持
从本月初开始,多个短视频平台流传出广州芳村“昌世茶”风波的视频,事件不断发酵后还一度登上各大平台热搜榜单。
据媒体报道,数百家茶叶商户持有的几十万元乃至上百万元的茶叶,一天之内价格崩盘,从单价5万多元跌到只剩下2000元(历史最高价达到7万元),即使以最保守的估计,参与其中的茶商损失已高达5亿元,也成为芳村茶叶市场里爆发的最大一起纠纷事件。更令当地茶商愤怒的是,由于缺乏“承诺回收约定”等证据指证昌世茶,所以事情很难定性,而警方也尚未立案。
“金融茶”炒作之父——吴远之
按照常理,茶是用来喝的,不是用来炒的。可近年来,在资本炒作的推动下,部分茶叶价格飞涨,甚至出现“一饼一宝马,一提一套房”的畸高价格,俨然把茶叶从农产品变成了奢侈品、收藏品、甚至金融衍生品的道路。
而真正将资本游戏带入茶行业的,却是“普洱教父”——吴远之。此人对普通人来说或许有些陌生,但对熟知茶行业的人来说却是如雷贯耳。其商业地位就如同马云之于电商、马化腾之于游戏那般的行业影响力。2004年,云南勐海茶厂因经营不善进行民营化改制,吴远之率团队收购了云南勐海茶厂,开启了大益茶的新篇章,也开启了中国茶叶市场的新时代。
为了重振普洱茶行业,从08年开始,吴远之豪砸5500万,包揽下北京奥运会期间央视黄金广告时段,之后又模仿小米手机的饥饿营销策略,用高调的宣传包装和限量的配货手段打造出“号字茶”系列。不仅把渠道商玩弄于股掌之中,也开启了“茶叶金融化”的新路子。2012年前后,大益开始经销商期货交易模式:只要有货单,就可以找茶客缴纳定金,但不做实际交易。
为了更直观显示品类价格,吴远之还创造性的打造了大益茶价格指数。和股票K线图一样,每一款大益茶都有着自己的“唛号”,能查询到对应大益茶产品当天的价格、涨跌幅、最新行情走势分析。除了投资上市茶,大益茶炒茶圈衍生出的“期货交易”让投资方按照预估价格对未上市的大益茶产品进行交易。等茶叶价格攀升后,击鼓传花再卖给下一个茶客,如此循环往复从中获利。
至此,一个包含经销商、加盟店、投资者、买家在内的完整流通体系就此形成,"炒茶"成为一个专门的行业。从历史后视镜来看,吴远之的一系列操作引发了2007年、2014年及2021年三轮普洱茶炒作高峰,大益年收入也因此达数十亿元,但真正赚到钱的只是少数人,更多人还是“07年的茶到现在还没有回本”。所以,2021年去世的吴远之其功过是非至今难有定论。
“昌世茶”的诱惑与陷阱
广州芳村茶叶市场曾被《财经》杂志生动地称为“茶叶华尔街”,类似的金融茶盘暴雷也已发生过好几次。但与2007年和2014年的炒茶高峰不同,从21年开始整个行业就出现了“量在价先”的迹象。即茶商数量的急剧下降导致增量资金无法持续,进而导致近期“金融茶”“理财茶”的爆雷事件层出不穷。此次广州芳村“昌世茶”崩盘虽然万变不离其宗,但在操盘手法上却比之前几次更加激进且隐秘。
首先,是其稀缺性的包装。广州市昌世茶茶业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于今年6月5日的茶行,今年9月号称“茶界少帅”的董事长陈世鸿露面,宣传昌世的三款茶品“昌世天下”“昌世茗雅”“昌世通济”。随后又通过多名销售人员在茶叶市场广泛宣传该品牌存在巨大的升值空间,同时发布多个疑似某明星代言的视频海报,由此使投资者相信其价值只会随时间升高,并且保证没有托,走的是现货模式。
当产品具有“升值空间”和“投资属性”之后,原本随行就市的茶叶波动,就变成了一种“固定+浮动收益”的理财投资,而新品牌茶叶就是理财产品的“底层资产”。因此,各种微信交流群很快就开始了二手交易,就像IPO成功后开始在二级市场进行盘面交易一样。
两三天后,陈世鸿在各个微信群里开始派“托”进场,以每次500~600元不等加价收货或者卖货,形成有人“托底”保证固定收益的假象。甚至有公司业务员在推销和回购茶叶的同时,自己也在购买茶叶,等待被回购赚取利润,有的甚至刷信用卡或借钱去囤积茶叶。
那么新的问题又来了,抬价托底的钱从哪来呢?这就不得不提昌世茶的加盟制度了。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加盟条件分为五个等级,分别为:授权合作店、授权体验馆V1、V2、V3和授权渠道商,能拿到比散户更为便宜的价格。首次配货额分别是8万元、20万元、50万元、100万元和150万元。另外,还需要缴纳一定的保证金,五个等级的保证金分别为1万元、2万元、5万元、8万元和15万元。同时,加盟商持仓的货,按规定一年之内不能卖掉,变相稳住了价格。
通过自买自卖的方式对倒交易,拉升茶叶价格。仅用两个多月的时间就把产品的单价从每提(茶叶交易单位,每片重357克,每提7片)3万元左右炒到最高7万余元。然而自11月底开始,有茶商反映昌世茶价格开始“诡异”下跌。特别是从11月30日起,“昌世天下”的价格从每提7万元下跌至12月3日的5.8万元。截止今日,“昌世天下”价格再未有更新。
但在高价推出第五款产品吸收一拨资金后,昌世的“托底”动作却戛然而止。上述产品在一夜之间“崩盘”,从单价5万多元跌到只剩下两三千元。据部分参与者称,每个人的纠纷处理方案似乎都不一样:有按照提货价值50%退还等;也有按照现在市场价回收,万元买的茶按千元赔。据市场里的茶商初步统计,涉及此次纠纷的茶户数量达五百人以上,涉事金额超过5亿元。
随着价格一泻千里,茶商们愤而维权。12月3日,不少人围堵了昌世茶位于芳村茶叶市场的门店,要求店家全额退款,却遭到拒绝。12月6日,官媒“广州荔湾发布”发文称,部分新设茶叶厂商模仿大厂商发展路径,通过集中宣传造势、招揽加盟商,“另起炉灶”打造新“高端”品牌。茶叶市场上这种以“注水资产”为基础,通过承诺收益的行为存在高度的诈骗和非法集资风险。
一开始就打算跑路
纵观整个事件的发展历程,可以说,以陈世鸿为首的经营团队从一开始就做好了“干一波就跑”的各种准备。
首先,整个操盘过程狠辣凌厉,丝毫不拖泥带水。要知道在吴远之时代,庄家在完成第一轮收割后,通常还会平衡一下市场,这既是为下一轮炒作储蓄弹药,也让韭菜“歇口气”有止损的机会。毕竟,金融茶市场体量狭小,培养一个合格的韭菜也不容易。而据《经济观察报》报道,陈世鸿是一位“00后”潮汕人,此前曾在类似的“金融茶”平台工作过。
但他比吴远之这位祖师爷更狠,从6月成立公司,到12月暴雷崩盘,完全就是“只管今天不顾明天”“赶尽杀绝每一棵韭菜”的短线打法,而且这次茶商们一夜之间最高亏损超过90%,涉案金额高达5个亿(吴远之时代很少过亿的盘子),丝毫不顾忌其行为对于整个行业生态带来的伤害。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就是钻法律的漏洞。崩盘之后,有部分茶商到公安局报案,希望可以立案处理。但是警方认为,这是茶商自发的市场行为,即“自己买茶买亏了,掉价了,现在不服气,找厂家理论”。
之所以难以定性,原因在于:其一,茶商们没有纸质或者法律认可的回购证明,因此不能认定为诈骗。与加盟商签订的购销合同没有任何承诺回收的字眼,微信群里的聊天记录也没有“一个月保证价格升多少”“以多少钱进行回收”“做期货买卖”等字眼。那些“托”口头上说有承诺,但是茶商在面对面询价交易的时候也没有录音,有些“托”也已经找不到了,所以没办法指证,目前只能让他们到街道综治信访维稳中心调解。
其二,层级在三级以上的才能认定为传销。昌世的加盟条件虽然分为五个等级,但在实行过程中就三层:授权店、体验馆、渠道商。只不过体验馆分了V1V2V3而已,从制度设计层面就避免了超过三层有传销的嫌疑。最后,昌世茶走的是现货模式,不能认定为非法集资。因为诈骗和非法集资的主要区别就是资金非法占用目的,所以陈世鸿一开始就声明是现货,而且合同里边也并没有承诺回购茶叶。
况且,从金融监管条例角度看,芳村流行的“茶叶期货”不属于标准化合约标的,市场上也不具有完善的监管标准,没有建立公开、透明、有序的交易规则,因此监管部门很难以操纵市场、内幕交易、非法集资等名义定罪。
经济学说:“人类是理性的”,这可能是对人类最大的误解!因为自17世纪荷兰的郁金香泡沫开始,人性的贪婪和对于利益的追逐,实际上并没有太大变化。更重要的是,它的始作俑者和猎物们,至今都没有察觉到这个事实。
上一篇:小米:余承东发布言论与事实不符
下一篇:广东有猩猩爬居民楼?物业:没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