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1月6日至15日,新疆阿勒泰地区出现持续性强降雪天气,通往喀纳斯景区的部分路段雪崩、风吹雪频发,道路封堵,导致部分旅客滞留。根据阿勒泰
1月6日至15日,新疆阿勒泰地区出现持续性强降雪天气,通往喀纳斯景区的部分路段雪崩、风吹雪频发,道路封堵,导致部分旅客滞留。
根据阿勒泰气象部门的预报预警,8日,喀纳斯景区公安局交警大队对S232线、X852线部分路段实行双向交通管制。根据当地最新消息,经过连续7天作业,16日中午13时14分,喀纳斯景区岔路口通往禾木村的道路825县道全部抢通。
复盘这场受到高度关注的雪崩事件,有几个问题值得深入思考:究竟是在哪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触发了雪崩?在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频发的当下,当我们来到北国冰雪世界畅游时,可以采取哪些防范措施,保护自己免受雪崩等自然灾害的危害?
此次前往阿勒泰进行实地调研并提供气象应急保障服务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李如琦对此进行深入分析。
阿勒泰北部山区最大积雪深度2米!
分析:山坡积雪太厚是造成雪崩的主要原因
据央视新闻1月13日报道,当天,省道232线通向喀纳斯景区的K57公里处完全被雪崩掩埋,被掩埋的道路长达6公里,积雪最深处超过5米,与山体连成一片。类似雪崩点多达几十处。
雪崩发生后,当地公路交通等部门开展了连续7天的道路抢通作业。其间,喀纳斯景区气象站因为强降雪导致观测数据异常,布尔津县气象局在通往景区的道路上架设了便携式气象自动站来获取第一手气象数据资料,服务道路作业。
自治区气象局、阿勒泰地区气象局的专家也前往阿勒泰调研并提供应急保障服务。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李如琦在现场介绍天气实况和未来趋势
参与实地探访的李如琦分析,雪崩是山坡大量积雪在重力驱动下倾泻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具有很强的突发性和破坏性。简单理解就是山坡上的积雪太多了,在山上已经待不住就自动滑下来了。而随着积雪不断滑落,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最终就形成了雪崩。
“此次雪崩的主要原因是持续性的强降雪天气,使得山坡上的积雪不断增多,当达到一定厚度时,便发生了雪崩。”李如琦说。
阿勒泰这次雪下得究竟有多大?气象监测数据显示,在此次持续降雪过程中,阿勒泰地区43站降水量破建站以来1月历史极值,布尔津县站达大暴雪(59.5毫米),打破该站有气象记录以来日降水量历史极值;布尔津县禾木乡禾木售票站过程累计降水量超过120毫米,北部山区最大积雪深度80至200厘米。
1月6日至12日,新疆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出现持续强降雪天气,造成喀纳斯、禾木景区内的自动气象站称重降水传感器被积雪覆盖。17日道路抢通后,布尔津县气象局第一时间组织装备保障人员前往景区开展设备维护保障工作 文字/拍摄:孙显
雪体下落速度可达97米/秒
影响:破坏力极强
除了积雪厚度外,上升的气温、合适的山体倾斜度,都是影响雪崩发生的重要因素。
李如琦介绍,如气温上升,积雪表面消融,融水渗入积雪和山坡之间,会使积雪与地面摩擦力减小;大量厚厚的积雪层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滑动,造成雪崩。
另一方面,最可怕的雪崩往往产生于倾斜度为25至50度的山坡,这个坡度容易留住厚厚的积雪。如果山势过于陡峭,就不会形成足够厚的积雪,而坡度过小的山坡也不太可能产生雪崩。
雪崩刚发生时雪体下落速度可达20至30米/秒,随着雪体不断下落,速度也会加快,能达到97米/秒,速度极快。而这也是雪崩破坏力极强的原因之一。
如何科学防御?
随着冰雪经济的火热,越来越多人选择在冬季享受冰雪世界。不过,在临行前所做的各种冰雪攻略中,非常有必要将灾害防范列为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比如遇到雪崩,我们可以如何防范呢?
李如琦特别提醒,暴雪来临前,需要关注气象预警预报消息,以及高速封闭、机场延误等交通信息,及时调整出行计划。
暴雪预警由低到高分为蓝、黄、橙、红四个等级。中央气象台发布最低级别的暴雪蓝色预警的标准是,未来24小时,有2个及以上的省(自治区、直辖市)部分地区将出现5毫米以上降雪,且有成片(5站及以上)超过10毫米的降雪。若未来24小时,在上述范围内有30毫米的降雪,或过去24小时降雪超20毫米,且未来仍将出现10毫米的降雪,最高级别的暴雪红色预警就会被拉响。
雪天行车需注意保持较大的车距,充分预留刹车距离,以免车辆打滑发生碰撞。如果风雪太大,车辆被困,也要在车中及时打电话求救,避免在车外停留太久失温。
雪后尽可能避免进山,如必须进山,要注意避开陡峭边坡和可能触发雪崩的区域,还要了解周围地形,尽量选择有利于减少雪崩威胁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