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6月9日,高考刚刚结束,当很多高考家庭都沉浸在高考结束的快乐之中,考生们也开始了放飞自我之际,考生家长们却迎来了一个不是很开心的事情
6月9日,高考刚刚结束,当很多高考家庭都沉浸在高考结束的快乐之中,考生们也开始了放飞自我之际,考生家长们却迎来了一个不是很开心的事情。
原来媒体们报道: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学费逐渐上涨,各个学校公布了上调高校学费的公告,看来国内高校也终于告别了5000元时代。
教育的成本日渐提升。
有个河北的家长跟我说,初中不得不花高价送孩子去私立初中卷,到了高中又到私立高中卷,现在好容易考大学了,大学的费用也不便宜。别的不说,他家的一个孩子,从小学到高中就已经花了15万,看来大学也仍然是个无底洞。
当然这是比较极端的例子,如果一直上公立学校的话,确实花不了多少钱,但是在高考非常卷的河北,却显得挺苍白。
像上海交通大学2023年大部分本科专业基准学费,已经公开,收费标准为一年6500到8140元;而2022年则为5000到6500元。涨幅其实是比较大的。
如复旦大学,2023年本科专业基准学费,预收标准为一年6500到8140元,而2022年为5000到6500元。
如果是民办高校的话,收费早就超过1万大关。现在公办高校也多过了5000元的学费,给考生的父母们还是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笔者观点:
但是高校学费的上涨,这是必然的趋势。连门口的包子铺包子都从3毛一个涨到3块钱一个,高校学费上涨也必然是经济发展的趋势。以前交的少,无非是国家承担了这部分的教育成本。当高校的钱不够用了,显然学生支付一些学费也是国际上的先例。
对于学费加重家庭负担,限制了教育公平这种论调,我是不同意的,因为高校中有各种奖学金和助学贷款,只要学生有毕业的欲望,就可以向高校申请或者努力得到,这大概就是规则无情但是学校有情了。
至于涨价的具体原因,如果仔细想无外乎几点。
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仅靠国家和省级拨款是显然不够高校的科研、教学、师资以及引进人才等多方面的需求的。
那么高校自身不是能创造价值!没错,高校都有自己盈利的手段,但是高校并不是把盈利当做第一发展方向的,生血能力是有限的,而且校办产业做的好的也就是那些头排的高校,普通的高校赚钱还是比较难的,算下来能持平就已经是不错的高校了。
高校学生基本上到大二就是成年人了,替父母承担一些经济上的压力,实在没钱了做做勤工俭学的事情也是值得提倡的。钱是死的,人是活的,要是只觉得高校学费提升后,好像天就塌下来一样,那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大概率也只能平静或者劳苦的度过一生了。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