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话人间>实时热点 >   长安三万里埋了好多文物彩蛋 咱们细细道来

长安三万里埋了好多文物彩蛋 咱们细细道来

导读:看过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的小学生,津津有味地向还没看过的小伙伴讲述剧情:杜甫在长安认识了李白和高适,哎呀,长安真热闹真繁华!作为

长安三万里埋了好多文物彩蛋 咱们细细道来

看过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的小学生,津津有味地向还没看过的小伙伴讲述剧情:杜甫在长安认识了李白和高适,哎呀,长安真热闹真繁华!

作为大唐西京,长安固然是繁花迷人眼,但基本史实咱得掰扯清楚:李、杜初次相遇是在洛阳,李、杜、高结伴同游是在河洛地区。

那么,咱们就来“还原”一下历史真相。

对不起,这活儿李白干不了

李白、杜甫、高适“组团三人游”,发生在公元744年。

那年,44岁的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来到洛阳,想找洛城的老朋友们喝一杯。

他在洛阳有许多好哥们儿,比如贵族官员元演,常陪李白喝酒、游玩,“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不过,这次来洛的李白郁郁不得志,心情愁闷。

李白生于公元701年,一生潇洒不羁爱自由,人生信条是“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他自称皇室后裔,身份神秘。有人说他祖籍陇西,生于西域碎叶城;有人说他来自蜀地。

唐朝等级森严,尊卑有序,重农抑商。李白虽是天才,却因出身不好(电影里说他是商人的后代),拿不到科举考试入场券。渴望建功立业的他只能辞亲远游,拓展人脉,寻找机遇。

洛阳权贵如云,群星璀璨,是唐代著名的“网红打卡地”,就连唐玄宗都常来洛阳巡游、居住。李白亦多次来洛,一是为观光旅行,二是为寻求“贵人”提携。

参观完著名的洛阳皇家建筑明堂之后,李白托物言志,写了一篇《明堂赋》献给唐玄宗,期待显身扬名,闻达于朝堂。然而,此赋如泥牛入海,还没他写的《洛阳陌》《春夜洛城闻笛》反响大。

直到公元742年,在高官贺知章等人的举荐下,“谪仙人”李白才得到皇帝关注,被召入宫。

起初,唐玄宗对才华盖世的李白颇有好感,“天子赐食,亲手调羹”,让李白到宫里听候差遣,“翰林待诏”。皇帝与杨贵妃饮酒赏牡丹,命李白写诗助兴,李白只能从命,颂扬“名花倾国两相欢,长(一作常)得君王带笑看”。

李白清高自傲,想当定国安邦的辅政大臣,而不是溜须拍马的御用文人,时日渐久,壮志难酬,他索性“摆烂、耍大牌”,唤宦官高力士为自己脱靴,甚至大发酒疯,“天子呼来不上船”。

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权贵们自然容不得他。唐玄宗赏了李白一笔钱,打发他出宫。

这一天,太阳和月亮碰了头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洛阳向失意的李白再度敞开了怀抱。

公元744年,洛阳的朋友们在天津桥(旧址在今洛阳桥附近)头的董家酒楼为李白接风,年轻的杜甫也在。

用闻一多的话说,李白和杜甫在洛阳的相遇,就像太阳和月亮碰了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次重量级会面。

杜甫生于公元712年,因母亲早逝,父亲忙于生计,他在洛阳的姑妈家长大。东都大气开阔,包罗万象,杜甫在这里接触到了许多新鲜事物,认识了不少名士、奇人。

与《长安三万里》中描述的不同,杜甫是在洛阳岐王宅里听到了宫廷乐师李龟年的歌声,也是在洛阳见识了“剑圣”裴旻、“画圣”吴道子、“草圣”张旭的绝技。

裴将军祭奠亡母,请吴道子在洛阳天宫寺作壁画积功德。吴道子不要酬金,只求裴将军舞剑一曲。于是,裴将军持剑起舞,吴道子挥毫作画,书法家张旭草书题壁,“剑圣”“画圣”“草圣”联手展示绝技,史称“一日三绝”。

言归正传。与李白相识时,杜甫只是个初出茅庐的文学青年,好旅行,好写诗,好喝酒,“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梦想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他和李白志趣相投,一见如故,推杯换盏,一顿酒没喝完就结成了忘年交。

两人难舍难分,决定一起“自由行”,并促狭地“吃大户”,找老朋友高适做东买单。于是,故事的第三位男主角登场了。

高适是什么来头?他和李白真像电影里演的那样不打不相识吗?“三人游”能走多远?李白和高适后来到底有没有闹掰?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期《娜说河洛》。

为您推荐